找到相关内容333篇,用时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清净道论》的修观次第与顿现观

    行或安止定的出起转向于观察,但在种性智之后的道果智是止观二力结合,心一境性及观智同样此灭(涅盘)为所缘,必属安止(根本)定,这一观点二论皆有相似之处,容后「智见清净」再进一步的交待。  (三)道非...nikanti欲求)则是染也是染的基础。对于有善巧、聪慧、经验、觉慧的瑜伽者,光明等生起时能够以慧分析与审察,不为所动摇与扰乱,如此则胜离于染,因为光明等「非道」,脱离于染而行于正道的观智为「道」,此即道非...

    释开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0749477.html
  • 三论宗纲要(2)

    观智,此观智是因因而有,故名此智慧为“因因佛性”。此“因”与“因因”,又名“缘因”和“了因”,十二因缘是所缘境,故名“缘因”,智慧能照了理境,故名“了因”。“有果即是三菩提”者,谓由修观智,证得佛...道理体,从体起用,虽是非因非果,为度众生,以方便故,作因果名说。非因说因,故开二因,谓境界因和观智因;非果言果,故说二果,谓菩提与涅槃,以是因缘,故说佛性,有此五种。虽有五种,确是以非因非果中道为正因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15657396.html
  • 《唯识观大纲》

    ,凝心圣教,持念释迦本师,弥勒菩萨,礼拜诸圣,以祈加持;并忏悔无始来一切业障,使修观不起魔难。譬如筑堤,既固址基,复肃眢眚,则可久远。自因助缘,亦复如是。   言观行者,即具二分:一、能观智,二、所...随相立,其一真如。此中虚空。非方分空,乃是观智空无相境,唯心所变还自缘取,虽湛明照而非真如,乃识所变似真如相。真如性者,其所言法,无可言思,离一切相、不思议故,见无所得、不可立故,诸常如法、各遍显故。此...

    太虚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71239814.html
  • 六妙门修法(二)

      观门的修法与止门修法不同,它要在禅定心中,以能观的观智,观于所观的诸境,层层深入,最后达于智境冥一,悟证实相。先述次第三机,次论觉意三味,最后论十乘观法。   一、次第三观   次第三观是方便观法...禅境之法,既无人法,而此禅定依什么而立?因此了达禅定的虚妄,其体本空。在定心中作如是观时,便有功能与观智的开发,如感觉呼吸出入遍及全身毛孔,心眼开明,透视身内的五腑六腑及经脉细胞与一切虫类,因见到内外...

    宋智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32142412.html
  • 通往觉悟的基石

    过程中的路径差异:或走向更深层的内在宁静,直到定的最高峰—禅那;或可能一举揭去幻象的面纱,获得穿透性的观智。 为了达到禅定,「念」的首要任务是将心集中在所缘上,不让它漂移。「念」要负起守护心的责任,确保心不离开所缘而迷失在胡乱、漫无目的的妄想中。「念」也要看管心中生起的种种「心所」,拦截隐藏于层层伪装后的盖障,并在它们造成伤害前加以驱逐。反之,为了达到观智与智能的体现,则须以更不一样的方式修习正念...

    菩提長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84654763.html
  • 部派时代的修道观

    观欲界的四谛。进一步,以类忍顿觐上二界的四谛,以类智亦顿观上二界的四谛。如是像这样的合成四心,所以名为四心观观于四谛,称为顿现观。大众学者将见这位的观智,分为现观智与现观边智,与后来大乘所说的真见道与相见道,极为相似。因而他所说的顿现观,与大乘所说观智的思想一致。   从大众部流出的说假部,认为圣道的获得,不是由于智慧,而是由于福德。异部宗轮论说:“由福故得圣道,道不可修,道不可坏&...

    演培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60965952.html
  • 禅观教学的“传统”与“现代”——“传统宗教的实修体验”

    ,后得“涅槃智”的慧学的必然次第也是相同的。说得近一点,比较《清净道论》的觉音论师与当今帕奥禅师的禅法系统,二者将“法住智”放在十六观智其中的哪一个位阶,也是不相同的。所以后来有人用这点来大作文章,把重点放在“到底哪一个观智是‘法住智’?”而以某一特定见解的孤例来批评导师对于“法住智”的解释是错误,这是不公道的!如果不是部派的偏见,就是孤陋寡闻!这就像争执“色界禅定的层次到底是四禅或是五禅?”,“...

    昭慧 性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54067692.html
  • 生活与生死

    、如来藏等。智短者闻其语所观之苦集,自求解脱,智深者,亦闻其语能观智所由致及其终极之成就。随智浓浅,各录其所闻,于是有阿含等所记、及华严等所记。夫同一太阳也,或观为如方尺盂之一光轮,绕地而行;或观为...

    太虚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40339579.html
  • 论佛教唯识学的转识成智

    ?三智动故。八七六五识,次第转得故者,转第八识得镜智,转第七识得平等智,转第六识得观智,转前五识得作事智。”(注:《大正藏》第31卷,第606页下-607页上。)此论对转识成智的具体内容以及四智的概念...意识”,是具有逻辑推理的知性认识能力。它转依为“妙观察智”,尤擅认识万法的自相与共相,在认识上没有任何障碍,且能应机说法,断惑解疑,教化众生,予人利乐。  《大乘庄严经论》称妙观察智为“观智”,其含义...

    魏德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91040725.html
  • 龟川教信:华严学(三)

    宗密第一是站在能观智之立场,先予建立能入之阶梯,以性起观当为所入之极处,以自己本具之一心性起之法为直达观道之至极点,与法藏是不直接观门之对象,以性起作为最有力之观法内容,所以自然导出如此差别观。第二...宗密所指出为「修大方广佛华严法界观门」,其冠首附加一「修」字。此中所显示三重之观门,应从一一能观、所观关系上得予理解,此是以义学为对象。在意义是极为薄弱。而且不但指出所观之境,更主要的是站在能观者之观智...

    龟川教信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12641610.html